別只以為骨科、外傷需要做復健,事實上,對於有心臟疾病者更需要讓心臟定期復健,別把復健想太複雜,就像是規律的運動,復健科醫師解釋:「藉由復健運動可以增進患者體能,減輕心臟疾病造成症狀,也能改善情緒上焦慮、憂鬱問題。」
心臟復健有哪些好處?
冠狀動脈心臟病是「血管粥狀硬化變性」最容易引起的一種疾病,加上現代人生活壓力重,外食族增加,運動量又普遍不足,也讓心血管疾病族群日益增加,明明還年輕卻走幾步路、爬幾層樓梯就感到喘、累,甚至影響日常生活。 衛福部臺北醫院復健科呂學智醫師指出:「心臟病患者對心臟進行復健可增進體能,改善或延緩病情,甚至是反轉疾病的進展提高生活品質,減輕活動所引起的症狀,如心絞痛。」
對於心臟衰竭、心臟手術術後的患者、有心臟相關疾患的病人,透過心臟復健的治療,可在短期間得到明顯改善成效。不僅可穩定血壓、減少易喘的狀況,同時降低心血管疾病誘發率、以及再發率。
第一步先釐清個人運動耐受度
一般人透過運動可改善體能、改善心肺功能、提高攝氧量,但高強度的運動訓練對於心臟病患者有一定的風險,因此,心臟病患者如何控制風險並達成有效訓練?呂學智建議:「一般會安排使用心肺運動功能測試,測量患者心肺能負擔最大運動限度,清楚知道每個人的運動耐受度,再依此評估有效心肺復健治療方式。」 不少患者也好奇,會需要做哪些檢查來評估?常見像是運動心電圖、運動血壓計、血氧量測器、運動心肺腳踏車、運動跑步機等,心肺運動功能測試系統得到的相關數據,再物理治療師依據個人狀況規劃適合的訓練療程及目標。
重拾正常生活、工作崗位!先從心臟復健做起
不少心臟病患者常常因為負重太多,導致無法回到以前的生活或工作狀態,心情容易低落,往往是回歸一般生活中會遇到的考驗。心肺職能治療師方薏君表示:「會安排病人執行難易分級的運動訓練,增進病人的獨立程度與提升自信心,並針對準備重回職場的病人,分析工作內容進行治療安排,以協助病人避免因疾病使職場與生活遇到斷層,能盡速適應工作情境減輕生活。」
除了是一般的心血管疾病患者,在對抗 COVID-19 疫情期間,也幫助許多染疫過後康復病人,藉由心臟復健盡快回復正常生活、回歸工作崗位,能夠儘早提升運動能力、改善呼吸喘、穩定血壓,大幅減少心臟病的再發率。
文章轉自 Heho健康